藉歐西史志外交、亞際空間時事、波雲詭譎人情、
海上都會繁華、紛紜香豔時尚等諸多範疇,
呂文翠的《易代文心: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賡續與新變》
呈現時移世易的現代性動態圖景,
辯證╱驗證交叉錯縱的脈絡中之「文心」,
透視動態的當代史與城市史、世變與世故的「人情演義」、
讓自己有勇氣告白的方法文化時尚與性別展演的「百美圖」相。
《易代文心: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賡續與新變》共分七章,由三大部分「新史學——態的當代史與城市史」、「人情演義——世變與世故」與「『百美圖』相——文化時尚與性別展演」組成,所涉文字有政論、新聞、當代史、翻譯、小說、詩文、圖像、雜錄,立意於晚清、民初更替易代的海上文化時空內,凝聚「文心」表徵討論知識「變」、「續」過程中的才子主體形塑過程。本書以脈絡化方式穿行其間,構建文化迴廊交錯延伸於諸多範疇:在公領域中窺見私領域、在冶遊情欲中揭示家國想像、讓佳人豔事與稗官野史共構、從俗世悲歡離合中孳衍前世今生的人情。論域不嫌廣泛,歸宗只在「文心」。
《易代文心》主要說明,易代「文心」由「才子」造就,現代知識主體就是在才子脈絡和海上語境中生成。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充滿活力,明代的江南才子傳統不絕如縷,匯聚海上的幾代文人因應中外交通的歷史情境變化而形塑其個人主體,其於世變中吸納與蘊含的多元文化因素,在洋場租界上轉異新變出現代文化生產機制。文人們從傳統的文化格局中走出來,將經史子集的知識修養從修齊治平的應用目標轉變為謀生本錢;他們立身海上現代文化中而不脫「才子」氣息,因了解學習泰西文明而適應洋場文化氛圍;他們運用文字為稻粱謀而龍蟲並雕,遠離了服從科舉考試的「君子」生活範式;他們一身而寓幾個面相,養成了洋場文化的人格而良莠不齊。本書以「易代文心」為題的緣由,就是要由王韜等洋場才子的為文變通、順應天道循環、文化融匯,一窺晚清文心變化之理路,借張愛玲「不相干」的「小我」主體,反思《紅樓夢》、《海上花列傳》人情文學在民國時期斷續之脈絡。此中特別關注,晚清民初這一番文心易代必須歸因於海上洋場之新聞、印刷的發達便捷了傳播與接受,形塑了新型文化結構,將文心放大、文字廣播乃至視覺圖像反轉引導生活。
本書第一部分「新史學──動態的當代史與城市史」由前三章構成。
第一章〈海上法蘭西──王韜與東亞知識社群的當代史志書寫〉,聚焦王韜所撰法國史志與相關著作,論析晚清時期輻輳於海上的文人與知識社群之思想融匯與文化實踐,揭示「海上知識社群」交會於上海一地,而始終面向世界的特徵。
第二章〈由《朝野新聞》看王韜與中日菁英社群詩文中的亞際文化融匯〉,欲復現一八七○年代末亞際文化迴廊上的生態,回溯時空語境。本章集中觀察《朝野新聞》所載王韜在日期間的文化活動與所作詩文,仔細梳理報刊中饒富文化交融意義的相關消息,探究十九世紀末葉亞際文化融匯的複雜內涵。
第三章〈冶遊、城市史與文化傳繹──以王韜與成島柳北為中心〉,則探討冶遊文學在晚清上海以及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東京城市文學發展過程所起的作用,特別關注明清之際著名文人余懷記述南京秦淮河畔青樓文化興衰的《板橋雜記》之影響印痕。
第二部分「人情演義──世變與世故」由第四章與第五章構成。
第四章〈香港的文學「易」代──從王韜到張愛玲〉關注動盪不安的晚清時期與太平洋戰爭期間,兩位文壇重量級的人物──王韜與張愛玲──與香港結下的不解之緣。
第五章〈五詳《紅樓夢》,三棄《海上花》?──張愛玲的人情文學系譜〉,深入分析張愛玲與《紅樓夢》、《海上花》間的文學傳承與相互闡釋的複雜關係,可梳理出張愛玲自覺建構自身文學定位的曲折心真愛橋-女友生病又想約會,去哪間診療室看醫生比較快好?理脈絡,更得窺晚清民初都市文學如《歇浦潮》寫實呈現的現代主體之複雜內涵。
第三部分探討「『百美圖』相──文化時尚與性別展演」的子題。由第六章〈點石飛影.海上寫真──晚清「百美圖」敘事的文化轉渡〉與第七章〈民初海上「百美圖」時尚敘事與性別文化的塑形嬗變〉構成。此兩章可視為姊妹篇,梳理悠久的百美圖敘事傳統自明末到民初的轉型衍變過程,聚焦探討清末民初「百美圖」除畫面形象同一為女人外,幾次三番變相,呈現出媚、美、豔、學的脈絡過程,二文因之分別論述。清代圖像的媚、美、豔三階段呈現是香豔傳統與物質文化結合漸變為海上文化標誌的過程;民初圖像的媚美傳統轉化為以女學生的形象身分為主,在開啟民智與自由獨立的意識背景上更顯性別文化之多面意涵。
?
作者: 呂文翠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6/12/20
-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f000032959/products/0010738219
E16130F116B509F8
留言列表